法治梦,江苏梦
江苏普悦律师事务所 王祥政 李晓峰
2014年7月14日,是江苏省委颁布《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十周年,这十年来,江苏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等一系列党中央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学习《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精神,扎实地推进江苏省法治化建设。通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学习,江苏省法治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是前进的道路总是伴随着荆棘,“法治梦,江苏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克服一切困难,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法治江苏建设纲要》颁布的十年里,江苏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齐心协议,在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律师队伍、公证服务、监狱管理、禁毒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文,主要从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来谈谈江苏省在建设法治的道路上取得的成绩。
在社区矫正方面:2006年6月,江苏省已经在全辖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工作覆盖面达到100%;2014年4月,江苏省92%的县(市、区)、司法所已经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县乡平台;面对基层司法执法主体不适格、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证件制度;常熟也首创“积分兑换”制度,在全市树立了良好的社区矫正公众形象;大批社区矫正人员成为创业达人、见义勇为英雄,有的成立慈善基金会、帮扶弱势群体等数不胜数的案例。在法律援助方面:自2001年《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颁布以来,截止2013年,江苏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7505件,接待解答群众来访来电咨询超过300万人次,法律援助办案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群众满意度99%以上;2012年、2013年就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约7.8亿元、9.75亿元;在宣传方面,开展法律援助优秀宣传品评选活动,推广全省法律援助 “四十佳”和2012年度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等;江苏省先后建立了省、苏州、南通、南京四个法律援助基金会,是全国建立基金会最多的省份。
十年来,江苏省在法治建设摸索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法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法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对法治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认识程度不到位。当前少数地区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工作仍然不够重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略法治建设。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因此,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教育,改变过去一味发展经济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好《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的精神。各地区也应制定完善的领导负责制度以及考核和监督制度,并将具体的政策落实到位。
法律知识的普及与群众切身需求存在脱钩现象。据调查了解,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如下:(1)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款分配、宅基地权属利益等问题;(2)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继承纠纷;(3)农村换届选举问题。如贿选、打架等;(4)地方政府不作为,胡乱收费、以权谋私等;(5)子女教育、升学、户口等问题;(6)劳动工伤、医疗纠纷等。苏南地区,法律专业人士相对较多,基本能够满足群众所需,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城市,专业法律人才欠缺,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政府要出台鼓励法律人士下乡的政策,深入农村,从基层入手,解放群众思想,提高法律意识。同时政府也应该以身作则,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担负起早日实现“法治梦,江苏梦”的重担。政府也要牵头高校、律所等社会组织加入到法律宣传的队伍中来,通过前期的调查问卷、数据收集等,了解群众切身所需,然后重点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法律宣传、咨询等。
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群众学习法律的兴趣以及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不够高。特别是农村地区以及欠发达的城市法律意识更加薄弱,遇到不法行为的侵害,更多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表率作用仍不够,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落后偏远的地区建立法律读书角,成立普法下乡小分队、法治电影放映小分队、法律小品小分队等各种各样的法律宣传形式,增加群众的法律意思,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各级各部门应该带头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形成浓厚的法律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高地擎起法治的旗帜,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江苏大地,让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落地。我们翘首以待,江苏全体人民会昂首阔步迈向早日实现“法治梦,江苏梦”的伟大征途。
(未经作者许可,请勿转载)